English

“洗鞋”与“种花”

1999-06-16 来源:光明日报 张伯华 我有话说

1998年高考有这样一道小作文题:

补写《妈妈只洗了一只鞋》

要求:

1、根据所提供的开头与结尾,补写中间的内容。

2、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、结尾衔接得上。

3、补写200字左右。

妈妈只洗了一只鞋

小乐回到家,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,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。

……

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。

“一双干干净净的鞋”是怎么产生的呢?可以任考生自由想象。

但是,阅卷结果,绝大多数考生不约而同地让小乐洗另一只鞋,而且洗的原因也十分类似。

主要样式是:

小乐问妈妈:“为什么只洗了一只鞋?”

妈妈说:“你已经长大了,该自己的事自己做了。”

小乐点点头,高高兴兴地去洗了。

……

根据笔者所见的已发表的“范文”,此种样式者占90%以上。

此种样式的毛病是:妈妈心血来潮地少洗一只鞋是否过于突然?小乐“高高兴兴地去洗鞋”是否有悖真实?

为医治这一毛病,5%左右的考生动了点脑筋:有的写今天是小乐18岁的生日,有的写妈妈恰好病了,有的写妈妈被厂里的电话叫走了……

加上这一笔,看来比妈妈故意“心血来潮”地给小乐留一只鞋来洗要自然一些。

但是,这仅属枝节性“微调”,仍不脱小乐洗鞋的思路。

可贵的是,有极少数考生一反常态,将洗鞋人定为妈妈:

妈妈想留一只鞋让小乐练练自理能力,这一点与众人是一致的。但是小乐的回答与众不同:

“我都快高考了,哪有工夫练习洗鞋?”

一句话噎得妈妈说不出话来。

望着这个娇惯已久的“小皇帝”,妈妈只好拿起那只脏鞋无可奈何地走向水池……

这个故事这样写,我以为最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。对一个从不做家务的“小皇帝”妈妈骤然宣布取消其不做家务的“特权”,是顺从者多,还是抵触者多,其答案可想而知。

而且,这样的结局显示出素质教育的艰巨性,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,于高考前夕施教,显然难以奏效。

这样的作文无论是在故事的真实性,立意的深刻性上均高于前边所举的那些例文。当然,这决不是唯一的好答案。

平庸失实的雷同之作占大多数。别具匠心的妙文微乎其微。考场是课堂的镜子。这就是从一道高考的小作文题反映出来的发人深思的作文教学现状。正本清源,我们作文教学中扼杀个性、从众从俗的模式化倾向再也不能漠视了。

一刀切式的标准答案生搬硬套于文科,致使“好人好事+标语口号”的记叙模式几乎成为“范文佳作”的主流。无论小学生,还是初中生、高中生,只要如法泡制,不用动多少脑筋,便可获得可观的分数。而那些求异思维活跃的孩子,在选材、立意,甚至用语上,稍有“越轨”,就有可能在分数上降等,其影响便是千人一面、千部一腔的模式文充斥作文园地。

为克服作文教学模式化的倾向,我们在作文教改中,必须旗帜鲜明地主张“百花齐放”。语文教师应成为能培养各种奇花异草的“园艺家”,而不是只会种一两种花草的“专业户”。

只允许一种思路作文,齐步前进,做团体操,久而久之,势必形成“从众从俗”的思维惰性。假如人人注意到求新求异,别人怎么写,我尽量换个样,我们的作文园地能不百花齐放吗?

怎样种花与赏花是密切相关的。模式化作文教学的倾向之所以盛行不衰,是与模式化的评分标准互为因果的。平时作文教学的“百花齐放”,必须以作文阅卷的“百花共赏”为依托。如果教师或考官目中只认得一两种花草,并以此为标准视其他花草为等而下之的杂草,那就不仅是作文教学的死路,更是民族素质教育的绝大悲剧!

作者单位:首都师范大学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